信息来源:543社工中心 发布时间:2016/4/18 18:13:57 已经有
2574
位阅读
临终关怀,是指给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顾,使病人生命得到尊重,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,让他们能够温暖、安详、舒适、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,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关怀,而且也是对生者一种莫大安慰。
关于杨家珊
服务对象:杨家珊
婚姻状况:单身
家庭住址: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偏远山里
家庭成员:父亲、母亲(5年前去世)、弟弟
在她13岁时,母亲就患上精神分裂性疾病,父亲为了贴补家用,去到当地煤矿挖煤。然而,为了照顾母亲和弟弟,杨家珊小学还未毕业就辍学在家,用她柔弱瘦小的肩膀协助父亲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。时隔4年,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,却让这个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!十七岁如花般的年纪的她,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。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,家珊决定独自离家,到浙江宁波打工挣钱为自己治病。由于每月工资只有两千多元,除了日常的开支还要买药,生活过的十分拮据,平时的劳累加上营养不良,病魔的恶手再次无情伸向了她,去年9月,30岁的杨家珊被天津中国医学院血液研究所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(俗称血癌)。
我们的相遇
2015年底,家珊住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,这里也是543社工中开展临终关怀项目的地方,由此,我们结识了杨家珊。“她来的时候,家里的积蓄已经全部花光,四处借钱求医,在血液科是属于情况非常困难的,我得知后马上为她寻找求助途径,尽量在经济和心理上减轻她的负担。”负责关怀家珊的543医务社工郑敏说。“上周,我在医生那里了解到家珊的病情十分严重,并且筹集的20万爱心捐款也全额花光,目前从医生处了解到,成活几率只有1%,她可能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,找到我表示自己不想再浪费家里的钱,想和爸爸回家了。”郑敏马上将此情况告诉了社工中心督导唐伟,通过跟医生和家属的沟通,我们决定专程送杨家珊回家!最后由两名社工,两名编辑,两名志愿者,一名爱心人士(司机),一行七人组成的“杨家珊临终关怀临时小组”,紧急出发,送杨家珊和父亲回家!
用爱,照亮家珊回家的路!
2016年4月15日下午三点,在护士为家珊打完退烧针,办理完出院手续后,我们踏上了送她归家的漫长而曲折的路途。家珊住在宜宾市筠连县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,当车辆驶入宜宾后,老天似乎知道了我们此行的目的,开始为这遭受悲恸的家庭哭泣,一路上的狂风暴雨,让路况变得十分糟糕,能见度低于一百米,小心翼翼的驾驶了七个多小时的漫长车程之后,于当晚11点到达筠连县城,然而这雨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,反而越发猛烈,考虑到山路崎岖,泥石流、滚石等危险,临终关怀小组决定在筠连县停留一晚,次日全新出发。
4月16日,太阳仿佛将昨夜黑压压的天空撕开了一道光明的口子,阳光和爱充溢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。就在大家吃过早饭后,怀着雨过天晴的美好心情准备继续前行时,杨家珊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深感震惊的决定:“我不回去了,就住在县城的侄女家吧!”说完后便是久久的沉默,为了尊重家珊的意愿,我们将她暂时送到侄女家,并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,想要了解她内心突变的缘由,试着解开她的心结。
通过唐督导和郑敏社工的疏导,家珊终于说出不愿回家的原因:“我跟弟弟关系不好,回去心情也不好,在这里才能安心养病。”“其实弟弟对他挺好的,只是有时候说话口气重了,家珊住院期间有什么事情需要去跑,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去办。”家珊的侄女无奈的说。原来这个问题源于家珊长久以来的自卑心理:因为自己长时间生病,让家里负债累累,自我内心积极自卑,也自我责怪,同时始终认为弟弟责怪她拖累了家庭,再加之从小家中有轻微重男轻女的思想,让姐姐对弟弟之间也一直心存芥蒂。
在了解家珊不愿回家的原因后,我们与家珊侄女商量,并决定暂且让家珊留在侄女家中,先送杨大爷(杨家珊的父亲)回家。经过了2个小时蜿蜒狭窄的山路,16日下午三点,我们在这个家徒四壁,就连唯一的电器--电频,都卖了拿给家姗治病的家中见到了家珊的弟弟。这个脸圆圆、皮肤黝黑的憨厚小伙看到我们的到来,热情的摆凳子让我们坐:“这么远赶来,辛苦你们了,谢谢你们把我爸爸送回来。”没有看到姐姐的身影,他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情。经过了解后,我们发现,其实弟弟和姐姐的感情非常深,只是情感表达过于含蓄,才让误会重重,“如果姐姐愿意回家也没问题的,我也愿意照顾她,如果她实在不想回家,我也会抽时间去看她。” 下午3点半,正当我们要离开时,家珊的弟弟和堂哥早已将家中最好的美食端上了桌,执意要我们留下!“多吃点吧,鸡肉、猪肉都是我们自己喂养的,很好吃的!你们大老远来,也太辛苦了!”当看着满满当当的饭菜端上桌,其中一名女志愿者悄悄出了门,躲在角落哭了……
遗体捐赠,让爱延续!
2016年4月18日早晨8点40分,我们接到了来自杨家珊侄女的电话。“你好,我是杨家珊侄女,我小姨今天早上8点20走了……谢谢你们的帮助!!我小姨最后的愿望是:将有用捐献器官和遗体捐给社会!”她生命就此安然“谢幕” ,应她最后意愿,家人将她的遗体捐赠给了当地红十字会,让这份爱与力量一直延续下去……
小编感悟:“四月细雨悲清明”家姗姐的离去是在清明后的第二个星期,很荣幸能在她生命的最后一程陪伴她。这个为爱扛起生活重担的好女儿,就算被病魔折磨得全身疼痛无力,吃饭时都还在为父亲夹菜。突然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帮助她,而是她在拯救我。她让我发现生命的短暂,感受到亲情的重要。名人传记固然伟大,但临终者的一生,也是平凡生活中的动人史诗。

社工搀扶杨家珊上厕所回来
.jpg)
冒雨前往筠连县

决定在筠连县城歇脚

唐督导背家珊到侄女家

采访侄女中

医务社工对家珊进行心理疏导

车辆无法驶入 徒步到家珊家中

家珊的家

贫寒的家

硬要留我们吃饭的杨家人

风雨过后会有美好的天空!